English

是真名士自风流

2009-11-07 15:53:00 来源:博览群书 ○祝志宏 我有话说

  《温文尔雅》,沐斋著,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版,28.00元

《尔雅》似乎是文化传统中的一个路数,它应该是民间的而非官方的,乡土的而非都市的,写真的而非抒情的。所以捧读上海古籍出版

社出版的《温文尔雅》,看着文采风流的风子(沐斋)独坐在钢筋水泥的方阵中,作瓜棚柳巷语,不由得一阵阵恍惚。

然而随着阅读的“进入”,我也释然了。这种对文化传统的解读,本就是勾连古今、晤对前贤事,属于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逍遥游。

风子是个有趣有味的人。如今有趣有味的人比大熊猫还珍稀。风子属于珍稀一族无疑。他自称写作过程不很轻松,然而因为对“所写的画的物事”是“真的喜欢”,所以“着实有趣”,加之沐斋学养深厚,精于艺事,旁征博引,涉笔成趣,读来文字竟有异常自在处。

当年非主流的写真的《尔雅》,早像一根陈年老山参,被供奉为经典,嗅上一嗅也可治病。沐斋自有沐斋的“尔雅”。沐斋的“尔雅”是生活的,是童年的,是回忆的;沐斋的“尔雅”是端午节的艾蒿,是山野间的“火盆儿”,是河池里的“咕咚”,是起居饮食,是行走坐卧……沐斋的尔雅和典籍的《尔雅》亦揖亦让亦分亦合,穷变态于毫端,合情调于纸上。像是高明的造园师,一水一石,既成景,又得景。

《温文尔雅》笔涉草木虫鱼花鸟,这位爱生活爱美人的新士人,下笔才气纵逸,有时不免不择地而出,但笔调中那出自本性的一腔热爱,倒也真像中国园林中的水,是景非景是空非空,使得篇篇文章生动空灵,生机勃勃。

螽斯

文中引经据典,亦庄亦谐。对于不熟《尔雅》如我者,读来情趣盎然,如《舂锄》、《花荣》、《翠微》、《活东》等篇――读到“崴物”、“欧蟆仔仔”时不免停下来一想,会心一笑;而当读到“同样是玩枪的,枪乌贼却没有环眼贼张翼德的风采”、“可惜了扈三娘,一坨好粪,养了朵狗尾花”这样的句子,则不免掷卷捧腹了。然而,更多细节处,需要读者屏息凝神才能体察出那份私下的愉悦。用沐斋所喜爱的诗人米沃什的话说,阅读该书的过程必须“用深心”。比如《栩》篇,文中貌似不经意的一笔其实充满狡黠与机智:“在我的家乡,栩除了栎树之外,柞木还有一个名称,人们管橡树叫波罗树……”

端午小憩图

沐斋能书善画,字出入碑帖,及至钟鼎甲骨,而对“八大”始终情有独钟,不离左右;而画倒是最合“新士人”称谓――既有传统文人画之笔墨气韵,又多了极其鲜活的时代元素,最难得的是,这些时代元素并非刻意勉强的,而是自然熨帖的。《温文尔雅》每篇文章配画一幅,有些画作上有自题诗,诗文书画相得益彰,这份才情,倒也是羡慕不来的。

东坡覆盆图

风子画中多人物。人物几乎都以今人写真,衣服饰品行头神采,无一不是今人气象。为《?子》配的一幅画,画面是现成的仕女格局,只是画中仕女着时装,手中甚至拿着一只翻盖手机(摩托罗拉?),令人忍俊不禁。一个有趣的现象――沐斋画中人物多着格子上衣,且多为红格子。翻到《钟馗休闲图》时,我真怕沐斋让这位老兄也穿上红格子上衣。还好还好,红则红矣,却无格子。充满现代意味的红格子上衣和灰蓝色牛仔裤,俨然成为沐斋笔下点睛人物的一记标志性符号,莫非是缘于某一份特殊的偏爱?

抱琴图

不过,文章和年龄多少有些关系。年轻人气血充盈,锋芒和才气多是外露的,所谓逞才使气,文字被写作者驱策、堆叠得几乎变形,节奏快而易乱,意蕴沉而易实,趣和味难以通融,易于流散,缺乏 “白头宫女在,闲坐话玄宗”的疏淡和从容。这是写才子文章之大忌,其中涉及到驾驭才华的经验问题。有一个政治词汇,叫“戒急用忍”,对于年轻气盛的作者来说,倒也很恰当。

栩雁图

无形迹处方能得风流。而年轻博学者,专精不足,多喜引经据典,不时有显露形迹之处,文字架床叠屋,失之含蓄,不够耐读,缺少余味;亦庄亦谐,如若不慎,也难免流于轻浮,有饶舌之嫌。博而不精,犹“显处视月”;精而不博,如“牖中窥日”。在处理精和博、见和识、庄和谐的关系上,还是需要一份慎重和自持。

槁梧图

文字需要安静。安静,是另外一种声音,所有声音的源头。心无旁骛,然后文字才能安安静静,发出自己的音韵。安静的文字,风味自在而浓酽,不易被时间所冲淡。在文字面前逊让,淡化作者个人的意气,不仅是对文字的尊重,也体现了作者的自知之明。

做学问恐怕还需要一份清高。学问之书,不必去迎合、照顾普通读者,也不必事无巨细,面面俱到,搜罗靡遗;更宜占据一个高度,轻轻略过诸如此类的细微节末和老生常谈。一个作者应该信赖一些读者,也应该有意忽略一些读者。

没有一个年龄段是完美的。读者不过是一个旁观者,通常占有话语优势。生蛋远比吃蛋艰难。我的意思是说,不能用完美的标准去衡量任何一个作者,尤其是年轻的风子。学界前辈、文坛泰斗,对风子多有称赏。风子三十出头,风华正茂,学问文章已不可小觑,当年我在风子这个年龄,不过以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为最大的追求。对于风子,我只有佩服。

亦画亦书亦文的风子,是以画、书、文相济而修行,通其一已令人刮目相看,难得是风子三管齐下,三者俱佳。假以时日,伺其才华沉潜、不露形迹之时,必当大有可观。

淡泊大气,洒脱有趣,雅致从容――读其文怀想其人。举杯欲邀对饮,未知风子是否也身着格子衬衣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